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六百三十九章 千隼飞船,发布远航计划!詹姆斯:机会来了!(2 / 2)


下一步就是让反重力飞船和天航-01进行对接,电子系统的对接已经完成了一半,后续还要让反重力飞船稳定降落在天航01的飞船舱。

之后天航基地对于反重力飞船进行了各项检测。

在确定没有问题以后,航天飞船公司一行人,就和航天局一方敲定了合作协议,初步的协议是订购四艘反重力飞船,飞船代号确定为‘千隼’。

另外,还订购十艘只有超导电池和霍尔推进器,并有着特殊功能的小型飞船。

这些飞船是用来执行太空中的任务,有的甚至是一次性用品,专门用于释放探测器使用。

合作协议敲定的订购总额高达153亿,其中千隼飞船每一艘价格为27亿。

千隼飞船,最大的成本有两方面,一方面是材料,另一方面是制造过程。

其中材料成本是大头,不管是内部的超导材料还是外部的涂层,牵扯到航天所用都会非常昂贵。

不过材料成本也是内部消化,大额的材料都采购于超导材料公司和湮灭科技公司,两个公司提供的高端材料,就占用了8亿以上的成本。

即便如此,航天局方面依旧能赚到一笔不菲的利润。

当然,27亿购买千隼飞船绝对不贵,但航天局方面也只能对内销售,因为他们所使用的技术可不是独自研发的,甚至说,都是王浩旗下机构提供的。

超导电池、横向反重力,两项核心技术都是王浩带队研发的。

所以能实现一定的利润,也绝对可以接受了。

这项合作对于航天局也非常重要,之前他们的各项研究,可以说没有任何收益可言,经费全都靠财政拨款。

现在能获得一定的收益,也让航天局的发展有了新的未来。

他们可以把主方向定在小型飞船研发上,就能依靠所实现的利润,再源源不断投入到研发中。

在资金的支持下,技术才能提升,技术提升了才会有竞争力。

双方合作最终签字的是朱老师。

实际上,朱老师已经过上了退休生活,但航天局还没决定新负责人,他也就代表航天局签署合作协议。

在完成签字之后,朱老师对陈佳禾感慨的说道,“以后就靠你们了。”

“我是老了。”

“现在想的就是过一下退休生活,轻轻松松,自由自在。”

“天航一号,已经有了远航计划,我们也有名额吧?佳禾,一定要选派年轻人参与。”

“时代在进步,航天局也不能止步不前,人员选派上一定要严格把关,否则真就其他部门看了笑话。”

“到时候,谁不服,都让他们来找我!”

最后一句说的铿锵有力,这也是他唯一能为航天局做的事情了。

……

千隼飞船的测试达到了标准,航天飞船公司也敲定了远航计划。

一切都确定好以后,公司对外发布了计划时间和安排,远航计划被命名为--木星探索计划。

在公告中,他们对于木星探索计划进行了大致的介绍,并把时间定在了九月,具体的时间并没有确定,只是说会在九月执行计划,主要还是因为天航-01启动不是小事情,计划中途还要进行卫星释放、探测器释放,天航-01起飞也要考虑天气因素,等等。

既定的时间会受到其他因素干扰,肯定就会继续向后推迟。

木星探索计划的发布,顿时引起了国际沸腾。

之前航天飞船公司发布要进行木卫二的探索计划,就已经引起了一轮舆论热议,但因为只是发布计划,并没有确定时间,议论持续的时间更长。

现在舆论就更加火热了。

其主要牵扯的是一个问题--天航-01的载人数量,以及谁有机会登舰参与计划?

航天飞船公司并没有公布计划人员,但可以肯定国内人员占据主流,而国外的科学家也不是没有机会。

面对登上先进飞船进行远航,并对木星进行探索的计划,所有相关的科学家都非常的心动。

对于很多科学家来说,这是不容错过的机会。

同时,也是对阿迈瑞肯的打击。

如此史无前例的星球探索计划,结果阿迈瑞肯却很难拿到常规名额,因为他们和种花家的关系不好,无法通过外-交手段拿到登舰名额。

当然,也有阿迈瑞肯的机构科学家能拿到名额。

有的跨国大公司和航天飞船公司进行合作,支付大笔的费用以后,就可以拿到极少量的名额。

他们的目的并不是做什么科学研究,主要还是想要参与的机会,以此就可以对外进行宣传。

对于这些大企业来说,宣传的机会比太空上做科研的意义大的多。

科研,只是附带的。

这和阿迈瑞肯高层人员无关,阿迈瑞肯大概率是会被排除在外的,也就让很多顶尖人士感到非常不满。

现在已经不是十年前了,高端科技领域的落后,让阿迈瑞肯的经济受到严重打击,再结合经济和政-治上的脱节,他们在高端科技合作方面总是被排除在外。

这一时期,还牵扯到了国内外备受关注的选举事件。

一号决策人的挑战者,阐述的执-政策略是开放,他不能兜售着自己的开放理念,认为应该增加和种花家的合作,让双方重新变得友好,而不是继续竞争。

如果是十年以前,开放理念根本得不到认可,而换做是现在,挑战者的理念得到了广泛认同。

当经济受到打击的时候,底层的感受是最直观的,他们早就对近几年的情况感到不满了。

不管是什么样的理念,只要能改善经济情况,就是最好的理念。

那些尖端的企业、精英人士,更希望双方进行更多的合作,才能让企业维持下去,或是赚到更多的利润。

科学界对此也是认可的。

很多科学家都希望能和种花家进行更多的合作,他们才更有机会接触到高端的材料、湮灭科技,并进行最尖端的研究,不是研究了很久结果却是落后的东西。

如此背景下,一号决策人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。

作为一号决策人科技支持决策的代表性人物,科罗特-詹姆斯,则是感觉摆脱格鲁姆湖计划的时机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