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38章(1 / 2)





  阮靳笑了笑,想起那女子肩上的担当和无奈,面色一柔,不再言语。取过一支笔一卷空竹简,将案上明黄帛书的文字在竹简上抄录一份。

  夭绍跪坐案旁,探头看了一眼帛书所写,念道:“……身居高位,无力匡维内外,盛名冠世,却无翼末之功,素以国无它衅,遂得相持弥年,虽有君臣之道,亦相羁縻而已,窃以幽冀诸州士众资调,死不为国家所用,时今称兵犯阙,使神州陆沉,千里废墟,国中人人可诛之逆贼尔。书发天下,州郡各整义兵,罗落境界,举武扬威,并匡社稷,其得虔首者,封万户侯,赏钱五千万。部曲偏裨将校诸吏降者,勿有所问。广宜恩信,班扬符赏,布告九州……”

  “这……”夭绍吃惊地说,“鲜卑举兵以尚为首,为何北朝竟将民心向背直指虔伯父?”

  阮靳长叹道:“这正是北朝君臣奸猾之处。”他写完最后一行字,又道:“如今这道檄文已广发天下,幽、冀已归鲜卑所属的郡县不日将叛动频.频,且司马豫的意图并不仅仅是围困慕容虔这么简单,我们必须早作准备。”吹干竹简上的墨汁,卷起,他起身看了二人一眼,“不打扰你们了,我先去找尚。”

  夭绍本是满心柔情而来,如今也是兴致毫无,看着郗彦道:“要不……我还是现在就回去吧。”

  郗彦看出她的沮丧,微微一笑,将她抱入怀中温存片刻,柔声道:“等一切事定,我必带着你周游天下。”

  夭绍笑道:“不求周游天下,只求生死不离。你能答应我么?”

  “好,”郗彦摸摸她的发,低头亲吻她的额角,轻声道,“我送你出营。”

  ?

  前线陷入僵持长达半月,且被司马豫视为扼据济河的西岸重镇冯翊已失,一意求速战速决的北朝皇帝竟一反常态,累日未曾下达促战急旨。此前商之等还不明白北朝君臣何所图谋,但等声讨慕容虔的檄文一告天下,司马豫心中所想在此间已然显山露水。

  如今对商之而言,潼关晚一日不破,便犹如当头利剑下坠一寸,生死战事上已难存一丝的侥幸。

  十月初九,石勒强夺潼关再次兵败的战报传入中军,商之不再迟疑,决意集中鲜卑于渭水两岸的所有兵力,亲征潼关。出师的前一夜,郗彦与阮靳正在中军帅帐与商之定夺围困潼关战策的细节,一时听离歌在帐外求见,说有一封自马邑的加急密报刚刚送达。

  “马邑?”阮靳听到这两个字,心中猛然一跳,忽起不详的预感。

  其实自并州府兵由苻氏家将蓟衡之统掌以来,虽切断了鲜卑东西两线的供给线,然飞鹰携带战报飞越崇山峻岭并无一分阻碍,且此前蓟衡之率军与慕容虔所部多数争战于并、冀两州相连的太行山脉,慕容虔所有密报皆从信都而来,北方幽州地域最早收降,近月虽因司马豫声讨檄文而颇有动乱,即便如此,东方战线从无急递密函从幽州以北传来的时候。

  可今夜的这封加急密报竟然是来自雁门关外的马邑,阮靳当下料定,不管目前形势如何,北方一旦起乱,其唯一所向只能是鲜卑大军的后方所在——

  云中。

  阮靳看向郗彦,见他站在战图前,方才凝结在渭水沿岸的目光早已掉转向北方,长眉微皱,面色冰冷,便知两人此刻的担忧如出一辙。

  商之坐在帅案后,缓缓卷起面前的竹简,唤入离歌:“进来罢。”

  离歌入帐,将密报呈上,为三人换上热的茶汤后,悄无声息地侯在一旁。密函在三人手中轮流传过,却不闻一人出声,帐中的空气一时几近凝固。离歌忍不住抬头偷觑三人的脸色,心中暗暗一惊,试探着低声道:“主公,这密函……”

  “传拓拔将军、段将军速来中军,有要事相商。”商之单手扶额,双眸紧闭,自唇间发出的声音低沉微哑,显然是疲累至极。

  “是。”离歌忙领命出帐,命侍卫飞马奔驰前锋营。

  帐中,阮靳再一遍从头细细看过密函所书,才垂手将那卷绢纸凑近烛火点燃。指间萦绕的烈焰映着他发白的面色,双颊涌起异样的红潮。直到焰炙肌肤,阮靳才似回过神来,倒吸一口凉气松开手指。

  “难怪北军连日兵马不动,原来是暗渡陈仓,”阮靳幽然道,“并州府兵今日既能北出雁门直奔马邑,那太行沿脉战场上拖住慕容虔大军的必然另有其人。只是司马徽麾下的雍州府兵何时悄然北渡济水支援并州——我们这边竟无丝毫的消息。”

  说到这,阮靳摇了摇头,长叹道:“不管怎么说,确是一条釜底抽薪的好计。慕容虔为夺并州而将精锐兵力尽数调往冀州,北方幽州防守空虚,且各地因北朝檄文之故多有动乱,蓟衡之如今抽身北进将毫无阻拦,剑指云中不过朝夕之事。南柔然虽为鲜卑盟友,长孙伦超怕也被刚与北朝称臣的北柔然纠缠着脱不开身。”他轻弹衣袖,目光似不经意地扫过帐中二人,慢悠悠道:“却不知司马豫身边来了什么高人,出得如此周全精妙却又毒辣无比的连环策。”

  此人是谁,帐中诸人都是心知肚明。

  郗彦与商之皆是无言。商之缓缓睁开眼眸,紧抿的唇血色略无,灯烛下的那张面庞雪白如玉,却无丝毫温润的流露,孤冷的眉目间寒锋充盈,端然已是利剑出鞘的峥嵘凌厉。他望着烛火的红焰,只想了一刻,便从案侧拿了数道军令函,落笔疾书。

  郗彦继续对着战图沉思,偶尔念光所动,也难免想起那日在江夏采衣楼,与萧少卿论及北方战事时的忧忡和艰难。至如今忧虑果然成真,虽为各自的迫不得已,然而郗彦却比任何人都明白,自己是心甘情愿,而他,却是在左右为难中无从抉择,其间矛盾与痛苦,无人可以体会。

  有一恩,则必有一报。有诸情,则必有徘徊。时至今日,双方之间的争锋已无可逃避,只能面对。

  心思落定,郗彦从地图前转身,言词淡静如常,说道:“并州府军已经北上,一旦突破马邑、桑乾防线,云中徒留老弱妇孺,后方无以言战。而我们若全军攻夺潼关,也必然引得司马徽奋力抵抗,双方兵力悬殊,又兼多线作战,于鲜卑而言毫无胜算。即便如此,我们也无退路,只能放手一搏。”

  “怎么搏?”阮靳问,“如今是挥师回防,还是继续攻打潼关?”

  郗彦道:“回防与进攻皆不误。多线同战已经不可避免,若现在放弃攻打潼关回撤云中,那司马徽必定领大军追赶,我们一旦从渭南撤离,之前所有的战果将功亏一篑,凉、梁两州不日沦陷,冀州慕容伯父那边也将面临北军四面围剿。所以潼关之战不仅不能停,还需将计就计、全力以赴,如此才能拖住司马徽的大军。”

  阮靳皱了皱眉:“如何将计就计?”

  “大军于潼关迷惑北军主力,另有奇兵奔袭马邑,”郗彦想了想,又道,“再者,司马徽的雍州府兵既已有部分北调并州,那么潼关以东防线已弱,说不定能成为我们的机遇。”

  听到这里,阮靳忽微微一笑,看了眼商之,对郗彦道:“你却忘了首阳山下横陈济河的青、兖水军了,他们会坐视不顾?就算攻下潼关,东进的路上水、陆铁甲依旧漫野,我们仍将寸步难行。”

  郗彦慢慢道:“可惜手握青、兖诸军背后的那人另有筹划,北帝的图谋再是天衣无缝,也是无可奈何。”

  “裴行的确是个老狐狸,”阮靳思虑顷刻,起身问商之,“尚,当下情势非同小可,你必须要筹划好退路。”他顿了顿,才续道:“若有需要,我可为你走一趟洛都。”

  他去洛都是要求何人商之不问也知,头也未抬,断然拒绝:“不必。”

  阮靳一怔,无可奈何地看向郗彦。郗彦淡淡一笑,先前还稍有清冷的神色此刻却反而轻松写意起来,坐在案侧,执起茶盏饮了一口茶汤。

  商之写完所有军令,这才起身离开帅案,走到战图前,望着济河两岸,凤眸间一片无尽的幽凉。

  “云中虽兵力不多,但马邑、桑乾防线有伐柯镇守,蓟临之再是骁勇,伐柯也能抵挡一阵,为我争取北上回防的时间。我如今担心的,是蓟临之挥师北上的意图怕不仅仅是云中。”

  郗彦望着战图,了然:“你是担心上郡?”

  “是,”商之道,“上郡乃云中粮草军需运往前线的周转之地,不得有失。蓟临之麾下的并州军北上途中只需稍绕河西进,便可没有阻拦地直奔上郡,截断我军粮路。如今马邑告急,我必须立即领兵驰援云中,潼关交由拓拔轩与石勒攻夺,义桓兄为军师协佐。至于上郡——”商之转身看着郗彦,“阿彦,恐还须你走一趟。”

  郗彦点头道:“你放心。”

  ?

  连夜颁下各道军令,翌日清晨,中军拔营南下,在未曾亮透的天色下倾巢而出。一时间寒甲连城充斥渭北平原,掩映天际的飞鹰旗帜更迫得穹昊无光,二十万大军前后绵延百里,在弥天漫扬的烟尘中直奔渭水。而在此前星月仍悬西天的时候,商之已独领一万骑兵,于正处明昧交际的悄寂大地间踏河北上。一路马不停蹄,奔驰七日七夜,终至雁门关外。

  蓟衡之携并州府兵八万精锐,在三日前已经到达雁门,顾不得一刻的休憩,日日轮番强攻桑乾城池。伐柯满城上下将士不足万余,却凭着血肉之躯牢牢把守四处城门,任谁也难踏进一步。

  商之远观战火,并不迫近桑乾城,在西南山岭的隐秘地带下令安营驻扎,令全军将士就地修整,无须操练,又让飞鹰传密信入桑乾城中,命伐柯消极抵抗,保持兵力,择机退出桑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