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借剑第22节(1 / 2)





  她一面说,一面自喉咙里发出咕噜声,说话声含含糊糊的,琳姬不禁莞尔,也道,“中央洲地大物博,藏珍蕴宝,更有许多上古遗迹,甚至是旧日宇宙的残墟,寻常修士能托生在中央洲,就要比其余大洲的修士多了几分际遇,但此地凶险,也倍于他地。若是功行不到,还当谨言慎行,否则便如刚才那修士一般,他自己糊涂出来,糊涂死了,若是在别的大洲,怕是门中还要震怒悲恸,处罚同行师兄,但在我们中央洲,大家却都视若等闲,不会有一丝惋惜。”

  果然,窗外那些修士之中,只有一二人面现悲色,反身飞走,其余人见大鱼游得远了,便重又回来捕鱼,只是行动中明显比之前小心了许多,距离海面更远,也时不时留意水柱动静,免得又有大鱼借水柱之力,游到空中捕食他们。

  虽然初到贵地,只见到中央洲一处奇景,但此事对阮慈颇有触动,令她品味到中央洲陆的不同,闻弦歌而知雅意,更是处处小心,再不起出门探看的念头,只是和王盼盼在小峰里闲谈些中央洲的逸事。

  巨龟在此地就食三日,终是吃得饱了,待它住嘴那一刻,整片樱浓翠稀海,绯色都被吃得浅了几分,却不再是樱浓翠稀,而是翠色渐浓。

  巨龟昂天嘶鸣了几声,修士们俱都飞回长卷之中,巨龟却并不就走,而是翘起尾巴,只听得哗啦啦一阵大响,空中下起一场暴雨,更有诸多污物夹杂落下,这一场雨又下了半日,巨龟这才没入云层,只可怜这樱浓翠稀海,已成了黄泥汤子,却不知要多久才能恢复旧观了。

  自樱浓翠稀海开始,巨龟两三日便要停上一停,只可惜多在云海之上,无甚可看,但每一停都有不少修士离船而去,宝芝行的货郎更是每到一地便成队出去贩货,如此又过了一个月,这一日琳姬来为阮慈收拾行囊,又将王盼盼请到玉篮之中,小心地端着,笑道,“慈小姐稍耐几日,入门之后,我自将盼盼给你送回来。”

  阮慈来时,琳姬也将王盼盼抱走,想来自有考虑,她半点也不为这只猫担心,闻言点头应了,挽上行囊,由琳姬带着,送往低辈弟子之中,由周晏清带着,飞出长卷,又上了一艘大船。

  这艘船看来和周晏清所捧的小船相似,但却要大了无数倍,众弟子无不好奇打量,有人侧头对领头那阮氏女笑道,“师姐,这便是你乘过的一气云帆罢?”

  阮氏女依旧面笼白纱,秋水一般的眼眸在诸多师兄妹身上一掠而过,闻言也只是轻轻点头。有几个生性活泼的小弟子还要再行攀谈,周晏清转头道,“噤声。”

  众人顿时不敢再说,垂头依仪轨站定,随钟磬之声或停或止,上清门仙缘难得,谁也不敢造次,这批弟子中也不乏南株洲显贵之后,但到了中央洲,一切无从谈起,他们外洲远来,要比本地弟子更加小心。

  陈均在南株洲时,气派已隐隐超出众人,如今回到中央洲,更是风光无限,众人上了一气云帆,那天舟也并不远离,而是在云中遨游,相送了数百里,犹不离去,阮慈心中很是好奇,刚想着‘天舟若一直不走,我们何必从长卷中出来’,便见到不远处两条彩船相候,俱是金帆玉骨、宝光灿灿。

  见到一气云帆前来,两艘彩船上传出瑟响,陈均高踞船头,击磬相和,只见祥云彩霞自船尾飘出,美姬伎乐飘拂舷侧,那巨龟也轰鸣不已,彩船舟头,两名真人起身唱喏,“迎候故人回乡。”

  陈均受之不疑,仅仅微微抬手,一气云帆往前驶去,彩船附尾前行,行得一段路,自云海中又有数只浮舟飞来,俱是装扮富丽,只不能和彩船相比,携了伎乐在远处歌舞,簇拥巨龟前行,周晏清道,“这是上清门麾下茂宗,前来助兴。”

  天下盛宗,竟是奢靡如此,仅仅一个元婴弟子回乡,便要如此迎候?众弟子心中难免生疑,只是初来乍到,眼看上清门规矩严厉,也未敢细问,各自在甲板上肃立。

  又行数百里,不断有茂宗船只,各执旗号飞上云海,上清门彩船每隔三千里便有一对,行到数万里时,一气云帆之后算上本宗、下宗,乃至依附茂宗,已有数百船只跟从,那祥云远远曳出千里,将半边天染得通红。阮慈身边一个小姑娘再忍不住,回头对她说道,“我在南株洲,便是元婴大典也未尝见过这般的气派……”

  话音未落,周晏清一眼瞥来,她忙正容危立,过了一会,才对阮慈偷偷吐吐舌头,阮慈心想,“这女孩儿一定也是南株洲高门之后,如我这般的凡人,又哪里知道元婴大典该是怎生的气派。”

  正寻思间,只见眼前骤然一空,原本铺盖天地的云海在前方猛地断绝,犹如遇到悬崖一般垂挂下去,和远方云瀑围成一处浮空深潭,这深潭水做玄色,无边无际,占据一方青空,中有浮岛延绵,引出九条水道往远方徐徐升去。一气云帆驶入中央水道,彩船、杂船各自分道左右景从,千舟缓渡,逐渐升上云端更高之处,只见前方一座白玉山门,高大巍峨,只在极远处可以仰视,驶到近前,便只能看见那宽如城墙般的门柱。

  一气云帆在山门前的码头缓缓停驻,众从舟也停了下来,巨龟一声吟哦,升上高天,山门后隐隐有仙乐相迎,舟中伎乐鼓琴鼓瑟、绵绵应和,陈均袍袖一卷,将一行人等裹入祥云,从舟中飘拂而起,飞过山门。阮慈只觉得眼前一亮,只见前方目光所及之处,群山连绵、奇峰雄俊,层叠簇拥,亭台楼阁、仙禽异兽在山中若隐若现,自这白玉山门有一条大道延展而出,还有八座山门次第向上,连缀八座奇峰,此时山门次第而开,八座奇峰之上,各有异象弥漫,或是彩凤飞舞、或是旭日初升、或是灵雨潺潺、或是香雾袅袅,直到第九扇山门之后,乃是一座擎天高峰,犹如巨柱,山门后台阶连缀,直到柱顶,隐约可见一个道袍人影,手中持香,却是小如米粒,距离之迢远,便是运足了目力也不能看得更清了。

  此时乐声更响,陈均面色肃然,将众弟子引领前行,身后诸修遥遥相随,头顶巨龟在高空中游曳低鸣,每过一座山门,还有诸多上清门修士汇入身后,行到第八座山门之前,便即止住,大礼下拜,慨然道,“掌门真人在上,劣徒陈均,幸不辱命,将气运重宝,携归山门。”

  山顶远处,道袍人影微一抬手,执香上举,陈均回首喝道,“掌门持香,尔等还不拜入山门!”

  众弟子早随他大礼参拜,此时得了点醒,慌忙喊道,“愚弟子阮容。”

  “愚弟子林娴恩。”

  “愚弟子张谋——”

  “承蒙掌门不弃,三生有幸,今日拜入上清门!”

  只见香烟渺渺,向山下飘来,似受气机牵引,在空中舒展变化,香气氤氲间,化作一柄秋水长剑,于众人头顶一个盘旋,又飞也似的往回射去,钉入峰顶,摇曳不休,掌门袍袖飘飞,转身执香三拜,将道香插入炉中,陈均大声喊道,“恭贺掌门,三千年后,气运重宝,重归山门。”

  众修尽管早有猜测,至此仍不禁暗中心惊,只听得一声脆响,像是群星震颤,空中一张大图缓缓张开,其上正是琅嬛周天洲陆星图,只见中央洲中部,三座擎天巨柱各承一方,西南方这巨柱之上,亮起一柄长剑,穿钉在柱身之中,不再如南株洲一般横陈,此正为东华剑被道香激发,镇定气运,天星感应。从今日起,琅嬛周天凡是供奉天星宝图之处,无不知晓,上清门失剑三千年后,终是从南株洲瞒过所有盛宗,将这宗门重宝取回!

  众修不由齐声大呼,“恭贺掌门,三千年后,气运重宝,重归山门!”

  “贺我洲陆,重得至宝,镇定气数!”

  “三千年后,气运重宝,重归山门!”

  云端传来雷响,乃是天舟鸣叫不止,阮慈身后,诸多茂宗修士已是鼓瑟吹箫,仙姬力士在空中飞舞,洒下香花灵药,上清门众修亦是喜形于色,众人的眼神,一时不由都落在了新弟子之首,那白纱覆面的阮氏女身上。阮慈立于人群之中,游目四顾,也不知是何滋味,偶然向天柱峰顶投去一眼,却见掌门似乎也正俯首望向此处,两人的眼神在空中交汇了一瞬,便即各自转开。

  阮慈环顾四周,又看了一眼阮容的背影,蓦地轻叹一口气。

  尽管由少至长,她总是乏人依靠,但不知为何,在这周天至高的盛门之内,在这匪夷所思的仙景之中,在这万年一见的盛典、这数千人极致的喜乐之中,凡人阮慈却毫无喜悦,反而生平第一次,感到一股蚀骨的孤独。

  第36章 紫虚洞照

  东华剑重归山门,如此盛事,上清门自然大排筵席,诸多茂宗修士凑在一处,亦少不得争奇斗艳,各举法宝、门人斗法角力,以为助兴。不过这些事和南株洲新入门弟子关系不大,这些小弟子修为低微,有些更还未开脉,这些能为上清门座上宾的修士,至少也是金丹修为,若非东华剑,双方数百年内等闲也不会有什么交集。

  阮氏女既然是东华剑使,早被掌门遣人接走,陈均亦前去天柱峰复命,南株洲众弟子还未寒暄闲谈,便被各自分开带走,众人也不知是凭了什么接人,这上清门门规森严,便是跳脱如周晏清、徐少微那般的金丹真人,回到山门也是神色肃穆,丝毫不敢行差踏错,这帮小弟子又何敢多问?只可惜他们从南株洲一路到此,心中也想着这几个同乡很该多结纳一番,将来以为臂助,彼此却连姓名都没有机会询问,便被各自师长领走,飞往各峰去了。

  “中央洲擎天三柱,各领九国,紫精山高居云端,云下便是凡人国度。”

  来接阮慈的是一位绿衫女仙,修为大约不高,性子倒很是和蔼,一路为阮慈说些山门中的小事,“你们刚才经过的那座浮空大泽,气连南海,名叫三素泽,也是极好的仙人道场,平日里云烟笼罩,除非贵客,否则那九龙水道等闲不开,我们出入山门,都从云头走,不过护山大阵转动不休,生门没非经卜算不易寻找,要出门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。”

  阮慈回首望去,果然见到那九座山门渐渐被浓雾遮起,这紫精山极为雄伟壮阔,一样是浮空而筑,坛城比起来便犹如孩童玩具,她要再找女仙所说的云头出口,却是一时不知该往哪里看去,游目茫然,只得自嘲道,“不用找什么生门,若不是姐姐带着,我现在就已经迷路了。”

  女仙咯咯笑道,“你这孩子,嘴可真甜,见了人就叫姐姐,你可知道我今年多少岁了?”

  阮慈心想,“从前在宋国的时候,那些珠翠贵妇总喜欢被叫得年轻些,如今在仙人宗门,大家反倒喜欢夸耀年龄,看来这仙凡之间、远隔重洋,人事上还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,日后要仔细留心。”

  她自幼身份尴尬,早见识过人情冷暖,又在坛城佣工数载,也算练达,此时有意结交,不过几句话便把这女仙哄得和她亲近起来,这女仙名唤绿绮,因此喜着绿衣,便出身在上清门凡人九国之中,这九国处在紫精山下方,年年风调雨顺,处处灵气盎然,凡人生在其中,无不是益寿延年、耳聪目明,上清门许多弟子,都是自九国选拔,便是这附近的茂宗,也多是愿来九国充实门庭。

  也有许多有福缘的孩子,虽然未被收徒,但也被上清门收来做了仙姬力士,绿绮便是其中之一,她原是两百年前上清门一位长老的捧盏侍女,为人机灵,得主人宠爱,赐下仙丹,助她修行破境,如今已是筑基修为,也在宗门中领了个职司做着,不过和阮慈这般正经被收入门庭的弟子,终究仍有云泥之别,是以虽然修为远远胜过阮慈,但依旧对她客气异常,更是多加指点,将上清门中许多讲究都说给她听。

  原来上清门收徒,也和世上绝大多数宗门一样,普通弟子被收入门中,都要先做外门弟子,便是有师长看好了,也得等自身积累功行,晋入内门之后,再正式拜师。内门弟子之中,还有些会被收为入室弟子,在入室弟子之中,又会排出座次,如此一步一步,就如同凡间文臣武将晋升一般,却是并无甚么门中闲散弟子修为突飞猛进的事情。

  这些事情,王盼盼之前已是和阮慈粗略说过,绿绮说得则更仔细些,要知道修道人自开脉伊始,修为便不是平白修得,每一步往前都要花费海量宝材,每一步修行又有种种疑难,一个不慎,说不准就走火入魔,前功尽弃,又或是不知不觉间,已是削减了自己将来能够达到的上限。

  若是要成就洞天,那么从炼气期起,又要有上乘功法,又要有名师指教,又要有宝材滋养,真是处处都怠慢不得。外门弟子无师长教导,只凭几个执事仙师,如何能照看得周全?是以上清门内,这些外门弟子大多数都会被阅看,若是得了师长宠爱,被记下名来,那么平日里自然多加照顾,只等着筑基之后,出门游历,建功立业归来,再正式收录门下,从此服侍师长左右。因此南株洲这些弟子,多数都被送去了当日收下他们的修士身边聆听教诲,如无意外,筑基成功之后,便是拜入这些修士门下,有了师承。

  “这也就是我们上清门,门人弟子,个个都是良材美质,舍了哪一个都不好,方才只能如此行事。那些茂宗便不是这般,我听玄郎君他们谈起,茂宗弟子之中,真正资质极好,有望成就洞天的,一代也只有一两个,自然是倾尽了呵护,自小便静心教养,倒不像我们上清门,说出去也是家大业大,其实孩儿都是粗养,还有不少半路夭折的。”

  中央洲的确民风不同,这绿绮笑口常开,瞧着极是和善,但说到生死却也是嬉笑自如,一点不当回事。阮容也正慢慢地习惯中央洲的民风,闻言笑道,“难道我们门中收的每个弟子,都有成就洞天的潜质不成?”